买家跳单后,中介除了能要报酬,还有什么权利可以主张?​
发布时间:2025-07-22

内容概要

本文将系统探讨在房地产交易场景中,买家跳单行为发生后,中介机构除主张中介报酬外,还可行使的其他法定权利。具体来说,文章将深入分析必要费用补偿违约损失赔偿的适用条件与范围,并基于《民法典》的法律框架,梳理中介权益维护的核心策略。通过逐层解析相关法律条款和实践案例,帮助读者全面理解中介在应对跳单事件时的多重救济途径。

image

买家跳单定义

在房地产交易中,买家跳单是指买家在通过中介机构获取房源信息并初步达成交易意向后,未经中介同意,直接与卖家私下完成交易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中介已提供看房、议价等服务后,买家为规避支付中介费用而跳过中介环节。买家跳单不仅违背了中介服务合同的约定,还可能涉及诚信缺失问题,为后续中介主张权利提供了事实基础。

中介报酬请求权解析

当买家发生跳单行为时,中介机构首要的维权依据便是其报酬请求权。根据《民法典》规定,中介在提供居间服务后,若成功促成交易,即使买家最终绕过中介直接与卖家达成协议,中介仍有权主张约定的报酬。这一权利的核心在于中介履行了合同义务,例如提供房源信息、撮合谈判等实质性服务。实践中,中介需证明其服务与交易机会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通过书面协议或沟通记录,以支撑报酬主张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必要费用补偿详解

在买家跳单行为发生后,中介机构除了有权主张约定的中介报酬外,还可依法要求委托人(即跳单买家)补偿其为促成交易已经支出的必要费用。这里的必要费用,特指中介在提供居间服务过程中,为履行合同义务、促成特定交易而实际发生的、合理且不可或缺的开支。例如,为带领买家多次实地看房所产生的交通费、为制作和提供特定房源资料支付的印刷费、为促成交易进行专业评估产生的合理评估费等。这些费用不同于中介的一般运营成本,是中介为特定买家的特定交易目的主动投入的专项支出。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即使最终因买家跳单导致交易未成,中介在证明这些费用确已发生、与本次委托事务直接相关且属于合理范畴的前提下,有权向跳单的买家主张补偿,以弥补其实际经济损失。

违约损失赔偿途径

当买家发生跳单行为,除了支付约定的中介报酬外,中介机构还可就因对方违约造成的实际损失主张赔偿。这区别于基于合同约定的报酬请求权,其核心在于填补中介因信赖合同能够履行而遭受的财产损害。具体而言,中介可主张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其一,在促成交易过程中已实际支出的、且无法通过报酬获得补偿的必要费用;其二,因买家恶意跳单导致中介丧失的缔约机会,该机会本应为其带来的合理预期收益,即可得利益损失。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主张此类赔偿需证明损失与违约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及损失数额的合理性。

民法典法律依据

在司法实践中,买家跳单行为引发的纠纷,其核心法律依据主要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条款,明确规定,委托人在接受中介服务后,利用中介人提供的交易机会或者媒介服务,绕开中介人直接订立合同的,应当向中介人支付报酬。这为中介人主张报酬请求权提供了直接的法律支撑。此外,对于中介人为促成交易所支出的必要费用,若因委托人跳单导致合同未能成立或中介活动徒劳,中介人有权依据《民法典》关于不当得利或委托合同的相关原则(参照委托合同章节),向委托人主张必要费用补偿。同时,若中介合同对违约损失赔偿有明确约定,或中介人能证明因委托人恶意跳单行为造成了超出必要费用之外的实际财产损失,亦可依据《民法典》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或侵权责任编的相关条款,寻求违约损失赔偿。这些条文共同构成了中介人在遭遇买家跳单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库,为其正当行使权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权益维护策略

在遭遇买家跳单后,中介应采取主动策略以全面保障自身权益。首先,及时主张中介报酬是核心步骤,中介需依据合同条款或《民法典》规定,向买家提出支付请求。其次,针对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实际支出,如差旅或调查费用,中介应系统收集凭证并主张必要费用补偿,确保成本得到合理覆盖。此外,若跳单行为导致额外损失,中介可进一步通过协商或法律程序寻求违约损失赔偿,例如向法院提交证据证明违约事实。同时,中介应强化证据管理,包括保存沟通记录和合同文件,以提升维权成功率,并参考《民法典》相关条文优化主张路径。

上一篇:中介费用要得太高,能算买家跳单的合理理由不?​
徐律师 高级律师
擅长争议解决业务,提供全方位的深度法律服务,丰富的办案经验,团队累计服务超500家,诉讼标的额逾50亿元。
法律百科
房屋买卖 房屋过户 房屋争议 房屋抵押 房屋租赁 房屋租金 房屋押金 房屋维修 房屋拆迁 房屋继承 房产分割 房屋产权
法律难题 专业解忧
回复及时,响应迅速
咨询即时响应,高效解决法律难题
专业服务,精准解决
资深律师团队,提供定制化法律方案
一对一服务,隐私保障
专属律师对接,严格保护用户隐私
立即咨询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咨询热线: